成果的主要内容
通过体系的构建和实施,主要取得以下成果:
(1)学科育人能力极大提升。作物学入选首批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建成省部共建“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”国家重点实验室,“农业科学”和“植物学和动物学”ESI排名跃入全球前3‰和前2‰;草学、植物保护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,农学、种子科学与工程、草业科学、植物保护和园艺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师资新增长江学者、“杰青”、“优青”等国家级人才8人次,高层次平台建设显著增强。
(2)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。研究生发表SCI 收录论文1300余篇,其中20余人次在国际顶级刊物Cell、Science、Nature Genetics、PNAS 上发表学术论文,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、提名奖3篇,实现论文发表的量质同升。
(3)学生实践能力明显增强。研究生参与选育植物新品种170余个、发明专利200余项。获创新创业作品国家级奖励14项,全国十佳科技小院研究生奖2人,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增强。
本成果有效解决了以下突出问题:
①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融合不深。在长期重科研、轻教学的氛围下,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现象。
②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不强。原有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与“顶天”的科技创新、“立地”的产业需求结合均不够紧密。
③人才培养条件及保障机制不足。原有育人条件、培养方案、教学监督、质量评估、制度保障机制不够充分。